冰河期

冰河期

推薦分享

Share

後設資料

資料識別:
系統識別碼:0b00000181a670f8
資料類型:
型式:合集
紀錄類別: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
主題與關鍵字:
學域-大分類:地質-化石類
分類:脊椎動物化石
拉丁界名:Animalia
中文界名:動物界
拉丁門名:Chordata
中文門名:脊索動物門
拉丁亞門名:Vertebrata
描述:
簡介:  「冰河期」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,想像中地球在冰河期的時候,一定是寒冷異常!而且到處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。甚至還有很多生物,會因為無法適應冰天雪地的氣候,而消失滅絕。其實當地球進入冰河期時,並不是真的就變得非常寒冷,而且很多生物是在氣候回暖了之後才逐漸滅絕的。那究竟地球進入冰河期時是個什麼模樣?為什麼會有冰河期?下一次冰河期又是在什麼時候呢?相信這些都是很有趣的議題。
首先我們要知道,科學家們是根據哪些資料,來推論地球過去的氣候變化,甚至判斷冰河期的出現?要重建地球過去的氣候變遷,可以利用像是樹木年輪、花粉、珊瑚等的化石,特別是化石中所含有的氧-18同位素含量,藉此可以用來換算地球表面覆蓋冰層體積的大小。不過由於這些出現在陸地上或淺海的化石比較零星,於是科學家就轉往大海的沈積物中,找尋長時間連續的紀錄,一種海洋中浮游生物(有孔蟲)的骨骼化石,就成為最好的材料,科學家也因此建立了過去地球氣候變遷的歷史。
過去四十五萬年來,地球表面冰層體積與覆蓋面積的改變。右側冰層體積隨時間變化的紀錄,就是利用底棲型有孔蟲化石的組成成分,碳酸鈣中所含氧十八同位素的比例所推估。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,大約在距今43萬、35萬、25萬、14萬、以及2萬年前,都是地表上覆蓋了大量冰層的「冰河期」。特別是在距今約2萬年前的上次冰盛期(LGM, last glacier maximum),地球表面覆蓋有冰原的區域,在北半球可以涵蓋到半個北美以及整個北歐,南半球則是連南美洲南端都被冰原所覆蓋。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冰河期,大約在1萬年前左右結束了。
在冰河期發生時,除了地表上覆蓋大量的冰河之外,海水面的變化也會相當顯著。由於地表上大量的水從海洋蒸發後,在陸地上降下白雪,堆積成冰河,卻沒有流回海洋,因此會造成海水面的降低。例如上次冰盛期的海水面高度,就比今天低了約120公尺,在冰河期結束後,海水面才漸漸回復到今天的水準。有趣的是,今天隔開台灣與大陸的台灣海峽,平均深度其實不及100公尺,由此可見,在上次冰盛期的時候,台灣海峽幾乎是「整個露出來」,所以有人會說,台灣跟大陸「曾經」相連。
出版者:
數位化執行單位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: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
管理權:
典藏單位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
使用聲明:館內公開瀏覽

授權聯絡窗口

鍾舜丞
04-23226940*762
chungnmns@nmns.edu.tw

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

引用資訊
直接連結